
文:李青林
來源:全食在線(ID:iallfood)
各位老鐵,當你看到這四句話的時候,不知你的心情是如何的。昨天有經銷商向我反映,說今年速凍水餃的發展趨勢不亞于冰淇淋,看來冰品經銷商可能要“傷心”365天了。
說實話,當我聽到經銷商這樣說的時候,第一反應是這位兄弟估計是進多貨了,要知道速凍食品尤其是速凍米面,可是能夠售賣四季的產品,尤其是速凍水餃,這個已經沉淀多年的品類,絕對不可能出現上述情況。
因為據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餃子市場規模為1120億元,如果加上餐飲類目這個數字會更大,其中速凍水餃占比約46.4%。
本著敬畏行業的態度,我又咨詢了一些經銷商朋友,甚至找了幾家企業聊了聊。
一些經銷商明確表示,相比于前幾年,今年的速凍餃子確實賣的一般,而且市場價格混亂,甚至出現倒掛,更重要的是出貨慢了。
但因為現在尚未真正進入冬季,所以現在說動銷差還為時尚早。
首先是消費者對于速凍餃子不感興趣了,可能是受預制菜的影響。在消費需求升級的情況下,消費者愿意吃更加新鮮的產品,對速凍食品有了隔閡。
但說速凍餃子不健康的可能不占理,因為自己包的餃子吃不完也會凍起來,而且家用冰箱除非帶急凍功能,否則無法達到專業的速凍鎖鮮的地步。

其次有經銷商表示,可能是消費者不愿意花錢了,雖然速凍餃子的價格較為接地氣,但一些品牌推出的高端水餃價格也并不便宜,受大環境影響,會抑制這部分消費。
為此我在小紅書上發布了一篇調查,許多消費者表示更愿意吃到現做的餃子,還有一些消費者表示在前兩年把速凍食品吃夠了,現在想換個口味了。

由此可以大致推斷出,目前速凍餃子的消費意愿可能確實不高。
產能過剩是主因,目前速凍餃子品牌眾多,從一線品牌到區域品牌,在超市我們可以看見幾十款水餃品牌,它們都在分割整個市場。
但大多數產品同質化較高,這也沒錯畢竟餃子這個品類,就是這個樣子,無非是煎炸蒸煮,即便想要創新,也只能在口味和食材上下功夫。
其次是渠道競爭激烈,經銷商所處的渠道以線下為主,但消費者的購買渠道更傾向于線上,再加上一些直播電商的低價,所以會瓜分線下分銷的市場,但速凍食品的主力渠道依舊在線下。
一盤普通的餃子,如果加上精選食材,配上無機蔬菜,那這餃子的價格就會漲上去,但和雪糕一樣,在消費者眼里能夠接受的價格帶就這么高,如果出現30元、40元甚至更高的價格,就會讓消費者選擇替代品。
最后就是平替產品太多了,例如外賣、方便速食、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冷凍食品,都能夠滿足消費者飽腹的需求,當然也有人就想吃餃子,但這種沖動性消費難以撐起千億速凍餃子市場。
而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可能是廠家給予經銷商的任務太高,而經銷商又想通過任務換取返利,因此會出現庫存過高,再加上動銷不好,就會造成亂價和竄貨情況的出現。
其實速凍水餃在這些年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品質還是產品都有了大幅的提高,并且出現了細分化的趨勢。
會根據不同的消費群體,不同的消費場景推出不同的水餃。例如兒童水餃、微波餃子,而且在烹飪方式上,除了傳統的煮餃子之外,也有煎餃、炸餃、蒸餃的新產品出來。
與此同時在品牌營銷上,速凍水餃也更加擬人化,將品牌擬人化更容易與消費者產生共鳴。
更重要的是為了給消費者更清潔的配料表,一些水餃品牌也對餡料進行了升級,但這種看不見的升級又很難打動消費者。
還是那句話,消費者對速凍餃子的心理價位是有一定的范圍的,如果超過這個價位,即便產品再好,也難成剛需產品。
顯然當下速凍餃子可能面臨一些困境,但從長遠來看,這個品類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的。尤其是區域水餃品牌,依托差異化的地域優勢和限定范圍內的餡料,很容易做成全國大單品,比如這兩年很火的鲅魚餃子,就深受南北消費者喜歡。而一些地域的老字號餃子品牌,也憑借深厚的品牌底蘊而走向全國市場。但從經銷商角度來看,速凍餃子就是其利潤的來源,也是冰品經銷商支撐冬季業績的核心產品。
因此對于品牌來說,要給與經銷商足夠的關心和服務,幫助其渡過難關,要知道速凍餃子的核心銷售依舊在線下市場,如果只看回款,只把產品轉移到經銷商庫房而忽視了經銷商覆蓋的市場,那么最終只能傷了經銷商的心。
而對于經銷商,要結合自身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任務,莫要為了返利而訂貨,那樣最終只能傷了自己。
眼下的困境只是暫時的,速凍餃子的市場究竟如何,還需要讓子彈飛一會。
火鍋、餃子、涮羊肉,是冬季復購最高的品類,這意味著在接下來幾個月時間里,餃子的需求還會上漲,但消費者究竟是愿意去餐廳吃還是點外賣,是購買速凍水餃還是自己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