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斯小樂
來源:風味星球(ID:fengweixingqiu)
e人,具有外傾(extroversion)特質的一類人,可簡單理解為“社?!?。i人,具有內向型(Introversion)特質的一類人,常被等同于“社恐”。有人說e人、i人水火不容,此生無法相互理解;也有人說,我在特定場合可以i、e切換,為i做e,為e做i。如此直白簡單,i、e一經問世,就火速成為年輕人的新“社交身份證”,朋友圈備注就直接亮出自己i、e屬性,加好友后就能火速達成共識:你是i人,那我只跟你單約;你是e人,下次趴體就靠你撐場了。i、e人的身份揣久了,竟發現有些品牌也開始擁有自己的i、e屬性?!案械腎人說拜拜”的海底撈,越玩越開心,全然不管社恐人士的死活,提供“靜音服務”吃火鍋的巴奴,全程不用與人交流,讓不說話會死的e人瘙癢難耐。沒有人能逃過i人和e人的標簽劃分,包括最熟悉的肯德基和麥當勞。此刻我正在肯德基里,看著喧鬧的菜單,內心摳出墻皮。身旁e人朋友,正興奮地手舞足蹈,恨不得買全一系列最新奇葩產品。在這場如火如荼的I、E的內外交戰中,相愛相殺了30年的肯德基、麥當勞似乎也開始有不同的站隊。畢竟,要站在點餐臺面前當眾完整念出:“我要一份糯辣辣糯鴨鴨川香雞腿堡三件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鸨滩枋澜绲摹癚Qㄋㄟㄋㄟ好喝到咩噗茶”的命名創作者,如果能看到KFC今日無法準確念完整一個產品全名的盛世景象,應該會覺得自己這個e人顯眼包世界,原來并不孤獨。肯德基上校大概是忘記了“we do chicken right”的初衷,如今每一天都放任他的炸雞店在中國區域里變著花樣努力發瘋,瘋狂試探新鮮事物邊界。美式炸雞的招牌下,一種肯德基式本土化熱情,正在打破社交文化壁壘,想方設法號召城市中的e人都趕緊玩在一起。于是肯德基的菜單每更新一次,i人堅守的內心秩序就被狠狠痛擊一次:用炸雞盒子裝著的早餐小籠包、鹵蛋咖啡配云吞面,麻辣雞塊咖喱飯以及深夜擼串,每次都刷新人們想象力的上限,用生物圈的話說,就是基本找不到肯德基產品的生態位。肯德基累積給的傷害,i 人真的很難釋懷。原本需要找2-3人分享的招牌全家桶變著花樣翻新,新增替換的口味實在是不想不愿不好奇,逼著不擅長找飯搭子的我們努力鼓起勇氣邀請e人分享;而當e人以“瘋狂星期四”名義線下狂歡和聚會時候,i人們只能以“哈哈哈哈哈”,尷尬又不失禮貌地去拒絕“v他50”。然而肯德基并不在乎,一路持之仍以恒孜孜不倦地在西洋快餐廚房做各種中餐嘗試:東北雞架、酸辣粉、螺螄粉、熱干面的花活海報,輪番轟炸每個城市的當眼路口。當E人大方加入肯德基的狂歡,愉悅順應外界需求,熱情擁抱世界變化,每天都在抵抗外界變化,以求維持內心秩序的i人,逐漸地將肯德基的新品劃分出獨屬于它們的特點:“不地道”。“貓山王榴蓮芝士堡”,吃完以后會有生人勿近的社交結界;漢堡屆dirty的“臟臟芝士鱈魚雞腿堡”會怎么啃都會留下滿手黑不溜秋胡椒醬、燒汁醬的狼狽;“干煸小龍蝦塔可”讓愛吃小龍蝦和愛吃塔可的人一度陷入沉默… 如果說2020年,肯德基聯手六神推出的“花露水味咖啡”還不曾讓i人徹底清醒,今年5月新出的“創意”,那份把雞米花、芝士、土豆泥等不相關元素都硬生生互動在一起的“大盤雞風味雞米花K薩”,一定將只想靜靜的i人原地崩潰。當我在這個尋常的工作日上午走入商場里的肯德基,卻發現幾乎每張桌子都三三兩兩坐著熱絡聊天的人群,而相對安靜的單人位置幾乎沒有時,突然驚覺,越玩越花的肯德基,可能不打算容下我們i人了。相較于日漸熱鬧,用腦洞讓更多純血E人快樂發散的肯德基,麥當勞似乎正默默創造出一種穩定的邊界感。沒有太多的變化,不需要多余的互動,讓喜歡追求自主性的i人,越來越心生愉悅。1+1隨心配的自主選擇,盡管一直被詬病,十幾年來除了價格變了其他什么都不變,可是卻長久提供給i人們安靜不被打擾的一人食安全感;如今金拱門還在部分城市率先推出的自助取餐柜,更是對社恐表現出了登峰造極的友好:不需要打招呼,甚至不需要眼神交流,i人們可以在鬧市中心里快捷便利地享用到自己熟悉的食物,迅速消失在人群里。這兩家三十年來一直爭奪市場的快餐品牌,似乎在這個時代,通過i人和e人,區分出了兩種不同的忠實受眾:從此e人左拐瘋狂肯德基,i人出門靜坐麥當勞。肯德基“E概而論”,
金拱門“為I發聲”?
回顧兩家快餐店的歷史,似乎也能發現這天差地別性格的種子萌芽:從第一家店開始,肯德基就在想方法文化融合,而麥當勞則在想方法文化滲透。
1987年11月12日,北京前門西大街正陽市場1號,中國內地的第一家肯德基餐廳正式開張。1400平方米的三層樓房里,一共500個座位,成為當時全世界最大的肯德基快餐店。三層小樓外的墻上掛著大紅色的肯德基招牌。店門外,女孩子們穿著鮮艷的民族服裝表演著中國傳統歌舞,在用中、英、日三國語言寫著“美國肯德基家鄉雞開業”的大紅條幅上,“家鄉”兩字顯得尤為顯眼,似乎一下就能以鄉里鄉親熱鬧的親切稱呼,抹掉了不同文化的隔閡。就這樣,肯德基美式炸雞以中式敲鑼打鼓擁抱一切的歡樂姿態進入到我們的生活。第一家麥當勞的選址則定在了深圳。除了距離香港非常近,也方便解決當時內地缺乏原材料和設備的問題。而且,深圳人民對西方快餐的接受度和包容遠超內陸,被幸運錄取的麥當勞員工回憶當時嚴格的崗前培訓:用鋸木板當肉餅,拿紙屑做生菜,剪吸管當薯條練習配餐流程,嚴格的流程化管理也讓不少國內餐廳感嘆學習到了,原來快餐連鎖店可以通過快速高效帶給食客更舒適自在的體驗。
兩家巨頭一南一北,進入中國,從一開始,就用不同的際遇產生的不同品牌性格,聚攏了不同的人群。而在30年后的今天,似乎逐漸變成了喜歡“自由舒適”空間的i人和喜歡“熱鬧新奇”e人的分界線。誰還不是個
隨時叛逃的I、E搖擺人
到如今,肯德基和麥當勞在新菜品的創作上,已經到了讓人震驚的“中國速度”—— 新的菜單組合以幾乎每兩周一次的頻率更新,,產品多到沒人能數得清。雖說口味是否絕妙見仁見智,但它們的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為我們打開了看見世界的大門。
誰還不是個
隨時叛逃的I、E搖擺人

我,i人,熱愛麥當勞的干凈明亮和秩序,終身打call麥門的雙層吉士漢堡和熱巧克力,但在某些時刻上,我還是必須承認,肯德基讓我的世界精彩了起來,葡撻和嫩牛五方,為我的童年食物圖譜豐富度做出了突出貢獻。i人也好,e人也罷,人到中年,我早已知道沒有一種性格比另一種“最好”或“更好”。我永遠不會知道,小時候如果我多去幾次肯德基,爸媽多帶我參加幾次唱歌跳舞的生日會,我的性格會不會跟今天不同,但我相信,在我的靈魂深處,應該還是有一個e人,它只是沒有被好好呵護,所以在大多時候躲了起來。我真的是麥門的忠實信徒么?如果是,我此刻也不會在這家肯德基里,并且還努力念著“糯辣辣糯鴨鴨川香雞腿堡”這個繞嘴的名字,一絲絲好奇在心底悄悄升起。所以啊,沒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鴻溝,在對新奇食物面前,總有一些人會愿意改變性格門派,為吃折腰。
評論